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规范管理,强化研究。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建设新亮点,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办学理念:憧憬未来,张扬个性,提高素质
三、工作目标: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条件,丰富校园文化,逐步让校园达到美化、绿化、净化。
2、提供多种平台,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团队。
3、精心谋划,规范管理,开展有益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现代有用人才。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始终如一地把打造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学校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1、切实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教师良好形象。组织教师以学习教育法规为根本,以格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教师具有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每月学习笔记达到1000字以上,一期一篇师德体会,一月一次师德考核;通过学习和开展师德活动,要求全校教职工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并充分发挥好党员、骨干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提升师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与教研活动。坚持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写好学习摘抄,一月达1000字以上,一期一篇体会。外出学习回来后进行汇报,起到引领作用。继续抓好教师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操作与考核,让教师多利用优质资源有效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重点抓好校本培训,一大周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培训,一月由学校组织一次针对性的
培训。
3、加强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强化班子成员自觉学习相关管理理论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让班子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讲究工作方法,团结教职工,努力工作,争创成效。
(二)认真抓好德育工作,做到全面育人。
学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一个主题:以德育人。全面贯彻《中小学德育纲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大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力度,为创德育管理特色而努力。
1、加强德育工作领导。以政教处、少先队为龙头成立德育领导小组,保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班主任培训和德育专题研讨制度,继续坚持一月班级管理论坛,交流经验,切磋管理技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落实班主任岗位职责,做到班上学生基本情况一目了然,班级管理有特色,活动开展有成效,学生文明守纪班风正,安全防范到位班平安,辅导帮困有对象,家校联系经常化。每月对班主任及保育教师进行考核,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优秀班主任及保育教师,形成齐抓共管,全面育人。
3、扎实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围绕德育阵地、社会实践、重大节日、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十一期间举行我爱祖国大型演唱演讲活动,在元旦期间开展迎新年文艺汇演活动,在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适时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为校添光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提升素质。
4、创设规范的育人环境。①强化班风、校风,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日常行为规范要入耳入脑,体现在行动上。切实抓好班级管理。要结合班级实际制订班规,要求明确、措施得力。要发挥班、队干部的群体作用,利用他们积极的心理倾向引导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提高教育的实效性。②积极构建学校育人环境,增
强环境的文化因素和育人的感染力。每班每月一期板报,教室、寝室、环境区每天要保持干净。
5、重视全员管理育人。全体教职工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意识,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做到课堂问题科任教师管,班级事情班主任管,遇到问题人人主动管,倾向性问题全校齐抓共管。
6、搞好共建活动,办好家长学校。继续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7、采取措施积极抓好五生的关爱工作。学校成立关爱领导小组及阳光关爱工作室,建立五生档案。拟定关爱计划,制定关爱措施,切实落实好关爱工作,当好学生的第二父母。
(三)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1、全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节课。认真抓好计划、备课、上课、批、辅、研等教学环节工作。计划:各个部门要计划,个人要制定学习与教研计划。学科计划要在开学一周内完成。主要要具备以下要素:学情分析-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教学理念-具体措施-周课时安排。备课:体现新课标理念,有单元目标-单元理念-课时目标-课时准备-师生活动流程-课时反思等。上课: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轻负高效的有效课堂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尽量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变讲为引、导、与学生共同学习与探究。批: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要有创新性和全面性。语数要有书面作业、课堂作业,语文要有大小字,作文要有课堂训练与课外练笔两本,其它学科要有读书笔记,劳动与科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要有活动实验记载本。对学生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地全批全阅。辅:每个教师对学生要有辅导计划,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辅导,主要从学习、思想、心灵上进行辅导,要做到对象清楚,主题明确,辅
导到位,记载真实。研:强化校本教研力度,以教研组为阵地,主要开展问题性研讨活动。语文主要从阅读入手,围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实验研究,让学生学会读书与运用;数学围绕有效教学设计实验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学有用有价值的数学。综合教研组以校本课程为主线,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各教研组要从早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扎实开展学习与研究,总结与反思,理论与实践,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各环节工作,由各教研组进行周查,教务处进行月查,学校期中查。
您可以访问(www.jike120.com)查看更多与本文《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相关的文章。2、以各组的课题研究为龙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施。全体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参与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课程改革实验出成果,邀请专家作新课程研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优势,认真抓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3、以关注学习方法为重点,把研究的重点从怎么教转向怎么学。教师在研究中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关注以下四类学习方式:①基于合作的学习;②基于问题的学习;③基于实践的学习;④基于探究的学习。着力于这四类的学习方式的特点与策略研究。
4、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写字教学;由语文教师每周抽一节,进行指导,强化学生训练,1至2年级写好铅笔字,3至6年级要写好毛笔字、钢笔字;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学科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指导、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强化学生的体卫工作:认真开好两课两操,开好运动会。每期对学生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经常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化艺术教育:开好音
乐、美术课,努力培养学生艺术素质。每期进行一两次艺术成果展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好科学、综合实践、劳动和校本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一技之长。认真落实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时间、内容、过程、指导、训练五落实,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5、加强课题活动的开展、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让科研引领教学。每人一学期做到四个一:必上一节研究课,写好一份教案,写好一份说课稿和一篇文章。
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题组成员基本素质,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研读一本专著,阅览多种报刊。
②每位教师都要做课题研究的有心人,善于从现实问题中寻找切入点,在成功经验中寻的生长点,在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在新课改中寻找连接点,确立切合自身能力与水平的课题方案上报立项并进行研究。
③加强管理过程,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提高成果含金量。
④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广优秀科研成果,通过编印科研成果,举办推广会等形式把科研成果推向教学第一线。
6、全力以赴抓好质量提高工程。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反思,制定有效的质量提高工作措施。继续实施质量奖励制度。
(四)强化岗位责任,严格劳动纪律。纪律是搞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一是坚持坐班制,上午1-2节,下午1-2节,由校务值日负责人把关(力求一个早字,以第一节课10分钟为准,未到岗,按缺岗一次,累计达到4次为旷工一天)。二是坚持上课、早晚自习按时到岗到位制,凡5分钟以上到岗为迟到一次,累计达四次按旷课一节论处。三是坚持住校制度。凡是学校安排有住宿的教职工原则上要在学校住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星期天下午四点以前(冬季3点以前)保育教师、后勤人员必须提前到岗。四是坚持到岗到位。重点是班主任的跟班到位,部门指导到位,教师教学到位,值日检查到位,保育教师、后勤人
员服务到位。五是坚持会议活动全员参与制。凡是学校或部门召开的会议和举行的活动,所涉及的人员应全员参与,缺一次按未到岗一次论处;六是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一天以内的向值班领导请假,一天以上三天以内自己安排好工作,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在教务处备案后报学校审批。三天以上报中学校长审批。七是关于请假的按照绩效津贴发放的办法,从60%津贴中核算按比例扣除,请病假在一个月以内住院的不扣,未住院的每天3元,病假在一个月以上假期内不享受60%绩效;一般事假一天扣10元。一学期累计请病假在一个月以上年度考核不评为优秀,事假半个月以上不评为优秀。您可以访问(www.jike120.com)查看更多与本文《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