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凝聚中华民族精神
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这是一曲慷慨悲壮的英雄谱,这是一曲震撼人心的华夏情。即刻范文网http://www.jike120.com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震惊了整个神州大地,深深牵动13亿华夏同胞的心。面对废墟中掩埋的生命,面对断壁残垣间模糊的双脸,面对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全国人民无不噙着泪水,承受着锥心之痛。
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灾难虽然无情地夺去了数万同胞宝贵的生命、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却极大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在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再次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用坚强和团结书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壮丽史诗。这次抗震救灾,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江泽民同志在九八抗洪全国表彰大会上曾讲过,“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就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诸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都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样,面对这场建国以来破坏性及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受灾群众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依然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清理废墟,搭起帐篷,下地抢收油菜、下田插秧,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去。朴实的灾区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他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
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泰山,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爱国的内涵因时而异。情系故土,小而思乡,大而思国是爱国;“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抗暴御侮、以身许国是爱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位卑未敢忘忧国同样是爱国。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嘉行懿德广为人民所传颂,忧国忧民的杜甫、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都是忠贞爱国的杰出代表。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论是写好遗书毅然从五千米高空跳下的空降兵,还是身在异国他乡,仍情牵故土踊跃捐赠的海外华侨;无论是隔海相望心系灾区的台湾同胞,还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在心中为遇难同胞祈祷的普通大众,都真实地流露出拳拳爱国之心,都真挚地表现了质朴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对家国的热爱,对“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加之“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使得整个中华民族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和亲密。这种民族精神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凝为一体。这次地震中,所有中华儿女都视灾区同胞为自己的亲人,视灾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不分老幼,不分远近,只要是中国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种血浓于水、空前团结的局面,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责任编辑:即刻范文网http://www.jike120.com)
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道德和风尚,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大厦的基准和标尺,易经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传统文化经典,都哺育了一代又代华夏儿女,并使得这种仁爱思想不断发扬光大。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善与美得到尽情释放,灾区无处不有爱,灾区无处不感人。德阳市中学教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的刹那,紧紧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4名学生,硬是用身躯挡住了死神;成都数百名的哥从电台得知灾情后,打着应急灯,冒着余震,浩浩荡荡自发赶往赶赴都江堰运送伤员;一位母亲用身体紧紧护住三个月大的孩子,被发现时婴儿毫发未伤,仍在熟睡中,手机屏幕上一条短信让所有的人都眼泪打转,“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彭州市公安局最坚强的警花蒋敏在爷爷奶奶、母亲、女儿10位亲人全部遇难的情形下,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劳累加悲伤,导致几度晕倒;地震发生以来,抢救人,挽救生命,一直是最强烈的呼声,温总理用沙哑的声音喊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到处都涌动着亲情、友情、爱情、同胞之情,到处都闪现着互助互爱、大仁大义、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光辉。一幕幕令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个个温暖心田的事迹,真实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人间大爱和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壮志雄心。
灾难是一本教科书,磨难更是一种力量。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正如此,所以当面临天灾,我们才不仅仅只有泪水,更多的还有信心和决心。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号召至今环绕在耳旁,“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是的,我们一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举办奥运,或者其他任何困难。让我们携起手来,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一起渡过难关,迎接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