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jike12090'><noframes id='jike12090'>

      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您的当前位置:即刻范文网>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伴随着两个奥运的圆满成功和神七凯旋,在人们信赖和祈盼的目光中,10月9日到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九象范文25http://www.jike120.com这是30年以来的第七个三中全会,此次全会的主题是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下面重点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工作建议谈三点体会。

      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党的每届中央全会都很重要,但从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来看,一中、二中全会的作用是稳定,主要是人事工作部署安排。而历届三中全会,议题则大多锁定发展与改革,往往带有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烙印。可以说,要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明之处”,可通过观察三中全会的“出手”,来体现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细数历届三中全会主题不难发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在此后的六年间,即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发端,在整个农村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的同时,城市里的工商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即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在这一阶段整个体制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而市场调节的部分刚刚开始萌生”,这一阶段的改革特点在于正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一种全新的体制模式。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深入下去,这次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并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将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对于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进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一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这次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责任编辑:九象范文http://www.jike120.com)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这次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规律认识更加深刻了。

      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新起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这意味着中国改革或者说制度创新将进入全新阶段,即改革的第四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由此,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改革已拉开序幕,经济、社会及行政体制改革相互促进的态势开始形成。不仅如此,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思想被写入中国发展的战略文本还是第一次,这标志着决策层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已全面展开。

      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目标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正因如此,本届三中全会的关注面更加集中,这也表明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正越来越突出。

      因此,纵观历届三中全会,都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分别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本次三中全会,刚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的三中全会从农村破题,扭转了中国的航线。弹指一挥间,时间又将中国带到了一个岔路口。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中定位于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过程中,而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好农民、农村的发展问题,并且要通过工业化的推进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找到出路。同时,三农问题能否解决好,也是关系着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以说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的深化完善和创造性发展,两个三中全会,一根农民主线,它的意义不亚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具体分析它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破解农村发展现状的需要。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中,研究“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开始,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支持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农村变革,大部分农民有了生产自主经营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自由之身”。新世纪之初,中央又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提出建设新农村的20字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地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推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的负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工作加强,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不少地方还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民说“种粮发补贴”、“母猪交保险”真是“千年等一回”的好政策啊!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比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0年来达到了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直在走牺牲“三农”的政策路子;还有农村空心化,土地流转困难,农村资金逆向流向城市等问题,也严重阻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呼吁“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因此说,经过30年的改革,我们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实力,我们的眼光进一步关注农村已经成为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都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责任编辑:九象范文http://www.jike120.com)

      二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愈来愈复杂。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动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犹如水银泻地,不停地攻城掠地,它必然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而国内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如今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的难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国内内需不足,经济增长的基点重点放在出口上,这造成了经济发展受制于外部环境。面对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以及内需仍未提振等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形势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国不可能再独善其身或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很难了!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宏观调控如何调整,对中国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给出的药方是:扩大国内消费,大幅提升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是老生常谈了,就是因为找不到着力点在哪里。而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拓展农村市场,也许是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最优选择,也许是避免国际金融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滑坡威胁的出路。

      从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上说,农村潜力巨大。去年,我国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140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30%。如果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增加2000元,达到6140元,相当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44.5%(假设城镇居民收入不变),那么,农村8亿农民将净增加1.6万亿收入,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和威力可想而知。同时,农村又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我国多次出现投资过猛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这种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以及重化工业上,而农村一直处于投资不足、投资匮乏的状态。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也可能成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方面之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我国财政的巨大实力,也给增加农村投资提供了经济后盾,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农村投资前景广阔。因此,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全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通过财政金融切实增加农村投资,中国就能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下滑的影响。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精神

      (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

      30年前,中国改革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

      上一篇:关于四川地震征文:敬礼,向中国的脊梁 下一篇:环卫工作者学习胡贤林精神发言稿

      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相关的文章

      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温馨提示:如果您对即刻范文网(www.jike120.com)有任何建议,请通过我们的网站向我们反馈,感谢各位的建议与支持!